色彩的理性认识

筑巢屋 人气:3.25W


色彩的理性认识
作者:周金贵

章   

色彩的理性认识

色彩的理性认识

一、色彩是什么

色彩是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反应

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众所周知

我们所见到的大部分物体是不发光的

如果在黑暗的夜里

或者说是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

这些物体是不能被人们看见的

更不可能知道它们各是什么颜色。

人们之所以能看见色彩

是因为来自发光光源

如太阳、电灯光、烛光、火光等;或是发光光源的反射光

即发光光源照射在非发光物体上所反射的光

如月亮、建筑墙面、地面

再散射到被观察物体上所致。由此可见

光和色是分不开的

光是色的先决条件

反映到人们视觉中的色彩其实是一种光色感觉。

二、光

雨过天晴后的彩虹这一自然现象也许正是启发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色彩的成因

揭示光色原理的起因。1666年牛顿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

把太阳光从一小缝引进暗室

通过三棱镜后

在屏幕上显现出一条美丽的彩带

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

这种现象称作光的分解

形成的彩带

即光谱。光谱现象的出现

说明太阳光是由光谱中的色构成的。光从空气透过三棱镜再到空气

在不同的介质中产生两次折射

由于光波的长短不同

三棱镜各部位的厚薄不同引起的时差

经过折射的作用

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

如果在光线分散的途中加一块凸透镜

使分散的光线集中

集中的一点又成为白色光。经三棱镜分解过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任意一束色光再经三棱镜不能再分解

投射至屏幕上仍是原来的色光。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的色光叫全色光。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色光叫复色光。只含有一种波长的色光叫单色光。简单地说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电磁辐射能。我们肉眼所能看的光线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振幅大小产生明暗的变化

光波的长短产生色相的区别

光波长在400~700毫微米之间的为可见光

即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的光谱

红色光的波长长

紫色光的波长短

相应地在色彩中

红色传递的讯息远

而紫色传递的讯息近。因此波长在400毫微米以外

可使人体皮肤变黑的光线称之为紫外线

波长在700毫微米以外

能产生热量的光线称之为红外线。另外

在不可见光中还有可以透过物体(金属除外)的X光线、迦玛线、有辐射作用的电磁波等其他射线

这些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光

要通过仪器才能观测。

三、色

1.关于"固有色"

在日常生活中

通常我们认为颜色是有物质性的

即"固有色"是存在的、不变的。春天的树叶是绿色的

雪是白色的

小王的手套是黄色的

我新购的一件新衣是粉绿色的

这些颜色的确定当然是以标准日光的照射为前提。

有趣的是

当光源改变为人工灯光、月光、星光

或是将这些物品放在柜子里时

一般并不会认为它们的颜色也随之改变了。在偏黄色光的自炽灯下观察白天日光下看惯了的物体时

我们差不多总要按同样的方式来感觉其颜色。夜晚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

我们也不会将身穿白衬衫的人说成是穿深灰色的衬衣

即使在红灯照射下

看到的雪仍是白色。这种习惯性的色彩认识

称之为色彩恒定性。

固有色是存在的

颜色是物质的一种不变性质

这一观点满足了日常生活中许多实际需要

在科学和技术上也有不少实用之处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艺术、设计上

这一观点并不总能令人满意。例如

我们取明度相同的两张纸

在纸的中心各涂上直径5cm的圆形绿色块

如果这两张纸一张是中性灰色

另一张是红色

那么涂上去的两块绿色看起来就不会有相同的绿色感

这种视觉现象称为同时色对比。显然

为了正确地辨别物体的颜色

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观察物体。

有关物质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的这些观点

和认为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的观点一样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是根本错误的。但在日常生活中

却有必要认为它们是正确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

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来自以往经验中的色彩印象来表达某一物体的色彩特征

就像在绘画中固有色的特征也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性的价值一样

当画面的色彩以固有色的关系存在时

往往给人以现实主义的印象

而某种固有色被单独抽取出来使用时

会具有象征的意义。如绿色是春天、农作物和树叶的色彩

因此它常常被作为和平的象征用在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中

在具体的实用设计中

例如

咖啡的外包装盒的设计上

用上咖啡的固有色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能引起观者对咖啡香味的联想

并产生想喝它的欲望。若是咖啡的固有色用在椅子汁、绿茶或牛奶的外包装上那是不可以的。因此

对固有色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掌握相应性

不可一概论之。

2.物体色的可变性

说到色肯定是离不开说光的

物体色的不可确定因素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光源照射而形成的。从纯物理学的角度分析

物体本身并没有色彩

但它能通过对不同波长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等

显示出光源色中的某一色彩面貌

即物体色。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人工光源环境中进行色彩写生绘画

或是做有色彩的设计工作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普通白炽灯光下的物体都带黄色

荧光灯下的物体则偏青色。当你将在这样的光源下完成的作品拿至天光下再看时

也许会大吃一惊

色彩所出现的偏差会很大

与你想要的色彩可能是两回事

这是因为你对色彩的标准介定往往是以中等亮度的天光色

即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色光的全色光下为依

据的。在全色光下

我们看到拧橡是黄色的

这是由于拧橡表面吸收了除黄色之外的其他色光

而主要反射黄色单光所致。黄色便成了该物体的本色或主色

即常言"固有色"的概念。从本质来说

拧橡在反射黄色光之际

也反射其他色光

只不过其比例居次要的位置而已。如果物体显出白色或黑色

那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大部分色光或吸收了大部分色光

倘若物体色反映出灰色外观

则为反射与吸收各半的结果

正象上面说到拧橡的色彩表象一样

的黑、白物体色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们在反射与吸收色光的同时

也或多或少地反射着其他色光

在这些颜色中

常带有变幻莫测的色倾向。因此

在印象派画家们的眼中

物体色是时间性、地域性、光照度、光色度

心情指数的瞬息体现

在他们的画面中我们看见的是流动的光、闪烁的影

是色彩科学的绘画演绎。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近代绘画的开端

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

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中

那么

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

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

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人到绘画之中

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

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

一向重视"真色"表现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指出"没有一件物体能够完全展示其本来颜色"

只不过由于时代与科技的局限

他还不能为此作出符合物理逻辑的科学评说

但艺术家的敏锐性与灵慧则使他对此有所洞悉以上所述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

物体本身并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色彩

形成物体色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光照及物体对光照的吸收、反射、透射现象

另外决定物体色性质的还有物体的分子结构、物体的性质、光线的性质、物体表面特征、观者当时的心情因素